考之本草,栝蒌能治插胁之痛,盖为其缓中润燥,以致于流通,故痛自然止也。方有执曰:伤寒脉本紧,不紧而浮,则邪见还表而欲散可知矣。
不知此汤,倍芍药生姜,加人参,名桂枝新加汤,用以治荣表虚寒,肢体疼痛;倍芍药加饴糖,名小建中汤,用以治里虚心悸,腹中急痛;再加黄耆,名黄耆建中汤,用以治虚损、虚热、自汗、盗汗。发汗后,不可更行桂枝汤,汗出而喘,无大热者,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。
曰:少与小承气。浮则邪在肌表,迟则阳虚,气怫郁而不得越,则面热赤。
戌时进药,少顷就得睡,至子丑时方醒,问之,已不痛矣。 顾《灵兰秘典篇》曰∶“膻中者,臣使之官,喜乐出焉。
此病皆由妄行火劫致变,难以拘定成规,当诊犯何逆,随证治之可也。 此曰微热,则表热犯本已深,故热邪结而耗液。
阳气,客气之别名也,以本外邪,故曰客气。予又以霞天膏加白芥子三分之二,姜汁、矾汤、竹沥造曲,治痰积沉痼者,自然使腐败,随大小便出,或散而为疮,此半夏曲之妙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