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汗则为阳气怫郁在表,已汗则为汗出不彻。若夫因误汗亡阳,津竭无以养筋而致痉者,即本论所云:太阳病,发汗太多而成痉,又非因湿因风,而却因燥者也。
少阳之脉,起目锐眦,从耳后入耳中;其支者、会缺盆,下胸中,循□。 鬲俞是背俞第二行穴。
要之葛根、桂枝,俱是解肌和里之剂,故有汗、无汗,下利、不下利,俱可用,与汪琥曰:『外台方议』问曰:经云下利不可发汗,发汗则胀满,今此下利又发汗者何也?所以然者,三阴不得有汗,今头汗出,故知非少阴也。
邪伤其经,故口苦、咽干、目眩也。程应旄曰:温法原为阴寒而设,故真寒类多假热,凡阴盛格阳,阴证似阳等,皆少阴蛊惑人耳目处,须从假处勘出真来,方不为之牵制。
伤寒脉迟六、七日,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,脉迟为寒,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,腹中应冷,当不能食,今反能食,此名除中,必死。发热而厥至七日,若厥回利止,则可以自解矣。
故以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。伤风之胸满而烦,似可吐、下者,尚不可吐、下,则伤寒之不可吐,下,更不待言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