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味栝蒌子炒熟,连皮煎,或丸,最能荡涤胸中垢腻。宜参、、地黄、二冬、枸杞、五味之属,各煎成膏。
因气麻木,紫苏、陈皮、香附、乌药、川芎、羌活、苍术、南星、半夏、当归、桂枝、甘草。头以脑为主,脑者髓之海,目之瞳子亦肾之精,二者皆属肾水,喜宁静而恶动扰。
平常痰火上壅,香附,童便浸透,为末,调服,以疏通上焦。 此外又有纯寒无热者,曰牝疟,蜀漆散、牡蛎汤主之,或柴胡姜桂汤减黄芩加半夏。
今之值秋寒,或感春风而发。若无湿而概用燥药以利水,则火益燥烈,筋脉反致枯干挛缩,求为弛长缓纵而不可得矣。
若其人表阳虚者,遇寐而气行于里之时,则表更失所护而益疏,即使内火不盛,而阳气团聚于里,与其微火相触发,亦必汗出。若邪在上脘之阳,则气停水积,饮之清浊混乱,为痰饮涎唾,胸中阻碍不快,清气不升,激而成呕,故呕为气病。
若无吐泻,而止转筋腹痛者,名干霍乱,即俗所谓搅肠痧也。嗌痛颔肿,加黄芩、甘草各三分,桔梗七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