疑方药之不与命名相符[1]。腹痛则其哭也头必俯,项背痛则其哭也头必仰,小便数不数,大便调不调,其父母必能稔知,可以面讯,所谓问也。
若果系时疫外冷内热之候,其人必烦燥,口渴饮冷,二便不利,人必有神,又当攻下,回阳则危。果系外感风热闭塞而成,立见奇功。
故知一、知二、知三,神圣谆谆于参伍。治痿独取阳明一语,实握要之法。
按小儿初生,只要安静,审无胎中受寒,无胎中受热,切不可用药以戕之,以伐生生之气。论天道,则日月有盈虚。
阴虚而致者,由外邪入内,合阳经气化,成为火邪,火甚血伤,筋脉失养,故筋[1]挛。其中尚有辛温回阳,而击身反见大痛大热者,阴陷于内,得阳运而外解也,半日即愈。
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,主润宗筋,束骨利关节者也。病人初得病,便觉头昏,周身无力,发热而身不痛,口不渴,昏昏欲睡,舌上无苔,满口津液,而舌上青光隐隐;即或口渴,而却喜滚,即或饮冷,而竟一二口;即或谵语,而人安静闭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