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气,每司六十日有[1]根原本作"恨",据文义改。 今病脱肛,生升之气机失权。
久病与素秉不足之人,忽见身重畏冷者,此是阴盛而阳微也,急宜回阳。一滋阴降火,则阴愈胜而阳愈消,脱证立作矣。
即有发热,多属阴盛隔阳于外,阳气不得潜藏、阳浮于外,故见身热。夫不食而吐之症,属于太阴,理宜温中健脾,今见不食吐酸,明是木气不舒,上克脾土,土畏木克,故不食。
不能化生真水,即不能克制燥金之气,故当春之际,温病立作。此乃认证关健,不可不知。
明得此理,便知天一生水之旨归,甘温、辛温回阳之妙谛。结胸证,脉浮大者,不可下,邪在表也。
仲景太守《伤寒》一书,太阳太阴、少阳少阴、阳明厥阴六经,亦不过借天道之流行,暗合人身之度数,藉病谈机而已。邪正之间,今人每多混淆。